{{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本來以為卸貨之後終於可以安享幸福生活了,沒想到艱辛的帶寶寶之路才剛剛開始。先不說別的,就是抱寶寶時手臂酸痛,就讓人難以忍受。其實,這可能是「媽媽手」在作怪。
什麼是媽媽手
「媽媽手」的專業名稱是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是發生在拇短伸肌和拇長展肌腱鞘的慢性炎症。
手部腱鞘炎是經常勞作的媽媽們易患的一種病;同時產後哺乳期的媽媽,因為寶寶的頭不好控制,長期用手來支撐嬰兒的頭,或者抱孩子姿勢不對,或者工作中大部分動作都需要拇指和手掌配合完成,肌腱與腱鞘處反復摩擦造成慢性損傷;因發病人群特殊,故而稱為「媽媽手」。
「媽媽手」的症狀非常典型,表現為手腕靠近大拇指一側持續性疼痛,腫脹,無法使力,在拇指活動的時候疼痛會加重,大拇指有時候會出現卡頓的現象,還能在疼痛部位觸摸到凸起的腫塊。
你可不要小看了這個問題,一再重復使用手腕,很容易造成兩條肌腱和腱鞘的摩擦,嚴重的話就會產生手腕肌腱發炎的情況,如果不重視,疼痛感會越來越劇烈,還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行動不便。
怎麼預測自己是不是得了「媽媽手」?
將拇指放入四指中,輕輕握拳,拳頭往小拇指的方向壓,靠近大拇指的手腕會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
或是時常感到手指底部腫脹或疼痛,拇指和手腕不能像從前一樣移動自如,甚至無法順利完成抓捏等動作時,你就應當注意重視起來了。
正確的抱寶寶姿勢很關鍵
嬰兒的頸部發育不完善,且頭重,竪抱容易對脊椎造成損傷,所以要橫抱;橫抱時,為了保護手腕且不容易覺得累,手指和手腕應盡量保持在水平位置,且手臂可以幫手分攤部分嬰兒體重的位置。
上圖中,娃娃頭部靠在抱的人手臂,抱的人腕屈曲固定,經常重復這一動作,就易形成腱鞘炎,而年輕媽媽往往覺得這樣抱最穩妥,其實是個地雷。
上圖中,讓嬰兒頭枕在抱的人的肘部,相對穩定,抱寶寶的人手部用力少,力量由軀幹,肩部,肘部,手腕部共同提供。
已經得了媽媽手怎麼辦?
平時生活和工作中,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重復使用拇指和手腕。下面是一些媽媽們能用得上的護理和鍛鍊方法
1、用溫水洗手
用溫水洗手的習慣,適時活動手,並自行按摩。這個病症貴在早治,以免遷延成慢性。
2、鍛鍊手部
當刺痛開始時,可以做些溫和的運動以緩解疼痛。下面這7個動作,每天堅持15分鐘,能有效緩解「媽媽手」:
1. 雙腿跪在墊上,兩手指尖朝後,手肘向後,盡量保持不少於20秒鐘;
2. 十指交叉,掌心向外推,保持不少於20秒;
3. 手指向後拉,手臂伸直,保持不少於20秒,另一側亦然;
4. 十指張開,互推,保持不少於20秒;
5. 十指向上,大拇指朝外保持不少於20秒,另一側亦然;
6. 手臂伸直,手指向身體內側拉,盡量保持不少於20秒,另一側亦然;
7. 手指向外,向上翻轉,保持不少於20秒另一側亦然
👉註冊【那位媽媽】官網會員,即可現領100元購物金
生日當天還會自動發送300元購物金唷~~點我註冊去
👉加入LINE社群,好禮抽不停、好康優惠等你來領。
也歡迎來自各地地方媽媽加入我們一起尬聊育兒媽媽經–點我加入LINE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