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又稱情緒智力,是近年來心理學家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對挫折的容忍度等方面的品質。情商水準對一個人是否能獲得成功有著重大影響,甚至超過智力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出生後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因此對孩子影響重大,而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來的影響是成正比的。家庭精神環境指孩子意識、思維、心理、情感等精神活動發展所需要的精神要素,包括家庭成員間互動形成的人際關係和心理氛圍,以及家庭成員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審美情趣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把這些非物質的精神環境稱為家庭氛圍。和家庭環境這兩方面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都起到重要作用,但就從某種意義講,精神環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具有更大的影響力。

身為人,難免會有自己的情緒,很多媽媽常會抱怨孩子不聽自己的話、不好教,怎麼說也不聽;按捺不住情緒對孩子發脾氣,事後又後悔不已。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說話方式,不管教育孩子、還是管教孩子都能事半功倍。

 

 

當孩子不想上床睡覺

 

媽媽要這樣說:還有5分鐘就到上床時間了,你想先刷牙還是先聽故事?

而不能這樣說:這麼晚了! 別玩了! 快點自己去刷牙睡覺,不要每天晚上我都要跟你講一遍!

孩子是這樣想的:媽媽,我還沒有感覺累所以我才不想睡覺,我還有好幾個積木還沒拼完呢,我還沒有時間概念,如果你能幫我規定好固定上床時間,我生理時鐘到睡覺時間,可能我之後就會自己想睡覺了,如果你能先給我聽一些有趣的床邊故事,睡覺好像就感覺沒那麼無趣了。

 

 

當孩子不想理我們的時候

 

媽媽要這樣說:寶貝,媽媽感覺到你有心事,媽媽能幫你嗎?跟媽媽說看看,說出來心裡會比較好受,媽媽真的很擔心你。

而不能這樣說:我在跟你說話呢,你怎麼又沒在專心聽,你這小孩老是心不在焉,真不像我!

孩子是這樣想的:媽媽,其實我只是在想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能不要那麼兇,表達出你很關心我的感覺,或許我就會自己願意跟你說了。

 

 

當孩子不給別人玩玩具的時候

 

媽媽要這樣說:你是要先玩5分鐘,給他玩10分鐘,還是先給他玩5分鐘,你自己玩10分鐘,還是拿另一個玩具跟他分享呢?

而不能這樣說:你年紀比他還大,怎麼不會分享呢? 媽平常是怎麼教你的!

孩子是這樣想的:媽媽,我真的是很喜歡我的玩具,又怕別人玩壞或是不還我,我沒想那麼多,如果能拿其他玩具給他玩,我可能會拿另一個給他。

 

 

當孩子磨蹭的時候

 

媽媽要這樣說:我們還有10分鐘就要出門了,你是現在穿好衣服還是把衣服拿著?

而不能這樣說:你還在磨蹭甚麼? 都這麼晚了,快點,聽見沒有!

孩子是這樣想的:媽媽,我不知道甚麼是磨蹭,特別是我在做我喜歡的事的時候,我會忘了時間。如果你對我這樣說,我會試著做選擇。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

 

媽媽要這樣說:你可以說不。但是媽媽想聽聽你為什麼說不呢? 這樣我才能理解你的想法。

而不能這樣說:你一個小孩子,你懂甚麼,我是為了你好,必須聽我的!

孩子是這樣想的:媽媽,其實我每次說「不」的時候,你都是這樣拒絕我,其實我是想獨立,我想證明我長大了,如果你對我這樣說,我會勇敢的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當孩子不小心弄壞東西的時候

 

媽媽要這樣說:沒關係的,有了這次經驗,以後就不會弄壞了。每個人都會犯錯,媽媽也會犯錯,我們一起來試看看能不能修好。

而不能這樣說:你看你,怎麼這麼不小心,這東西這麼貴,下次不給你買了!

孩子是這樣想的:媽媽,其實當我弄壞東西,犯錯的時候我都很害怕,我怕你罵我、打我,如果你這樣對我說,我會感到你能理解我,我以後一定會小心、注意的。

 

 

孩子用哭來達到目的

 

媽媽要這樣說:你先不要哭,我們一起來解決事情。你先安靜下來想想,你想要對我說什麼?

而不能這樣說:別哭了,你就知道哭,哭有甚麼用! 再哭就不要你了!

孩子是這樣想的:媽媽,我以前哭的時候,你就滿足我,我得過我想要的東西。而且哭是我的本能表達方式,我還沒有學會怎麼溝通我的想法。如果你能教我這樣說,我以後就不需要用哭來表示我的不滿了。

 

上面只是針對很多媽媽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而總結出來的一些正確表達方法。而育兒路上的爸媽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不是以上幾點就能概括完的。所以以下是一些在和孩子溝通中的正確表達方式的範本,套用這些範本,相信父母和孩子交流起來會更加順暢,孩子也會變得更加聽話。

 

我感到......(情緒),因為......

例如: 我感到很開心,因為爸爸買了花送我。

媽媽在平時要多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一方面,能使孩子學到更多的情緒表達和詞彙;另一方面,也鼓勵孩子能像媽媽一樣時常表達出情緒。在表達完情緒後說出理由,這樣可以讓孩子對每一個情緒有更好的理解。

 

你是不是感到......(情緒)?

例如: 你是不是感到有點生氣?

年幼的孩子還不會表達情緒、說出情緒。媽媽幫忙把他情緒表達出來,是一種幫孩子認識、調節情緒的好方法。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理解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在孩子有負面情緒時,幫孩子說出情緒,負面情緒就容易被排解

 

你的意思是說......(重複對方話)?

例如: 你的意思是說你很想看卡通嗎?

複述孩子的話語,能夠讓孩子知道你聽明白了他的話,而且清楚的知道他的需求。這樣一來,孩子就知道他要傳遞的訊息,你已經收到了,就不會在持續騷擾你了。更重要的是,這是同理心的表現,媽媽常常如此對孩子說;孩子也能學會理解和複述他人的意思,保持同理心

 

我覺得你是個......(表揚)的孩子,因為......(具體原因)

例如: 我覺得你是個善良的孩子,因為剛剛在捷運裡,你把座位讓給更小的弟弟妹妹坐。

台灣的爸媽很常犯一個通病,就是常拿孩子跟其他孩子做比較,殊不知,次數頻繁容易讓孩子喪失自信心,要常常稱讚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更有自信。不過在讚揚孩子的時候,要注意誇獎孩子的特質,而不是籠統空泛的誇獎「你真棒」、「你真聰明」。最好要把具體的行為及事項說出來,讓孩子知道原因,否則孩子也會覺得莫名其妙。

 

我覺得你是個很努力的孩子。

例如: 我覺得你是個很努力的孩子,下次有機會再試看看其他方法。

孩子還小,很多事情無法完成,媽媽必須抱持一個原則 —— 就是按事實進行讚揚,如果孩子沒有完成一件事,但媽媽卻違心的讚揚,其實會讓孩子覺得媽媽很不真誠。所以,當孩子並沒有做好事情時,我們可以誇獎他的努力,讓他下次有繼續的動力,不那麼沮喪。

 

這樣做會有危險,媽媽會擔心你,所以你......(正確的作法),好嗎?

例如: 你這樣做會有危險,媽媽很擔心你,所以你以後過馬路一定要牽著媽媽的手,好嗎?

當孩子做出一些危險動作時,媽媽會氣急敗壞,因為怕孩子真的受傷。往往會很嚴厲的指責,「你是怎樣,不許這樣做」、「不能這樣,太危險了」。這樣說往往效果不好,有的孩子會叛逆,有的孩子則會被嚇到。在提醒孩子危險時,最需要傳達的一個資訊是:這都是因為媽媽在意你的安全,而不是在指責你。另外,不要一味阻止孩子現在的行為,更要給他提供一個合適的建議。

 

媽媽希望你......(正確的作法),因為......

例如: 媽媽希望你能安靜一點,因為這裡是圖書館,是大家安靜看書的地方。

普通媽媽在批評孩子的不恰當行為時,往往是說「不」來制止。更合適的作法是說出你希望孩子做到甚麼樣的改變,讓他有所進步,而不是停留在不斷指責錯誤行為上。重要的是說出你希望他改變的原因,讓孩子真的心服口服。

 

你想要......(選項一),還是......(選項二)

例如: 這個周末你想要去動物園,還是去奶奶家吃大餐?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幫孩子做決定,最多會問一句「你要不要......」。聰明的媽媽會讓孩子做選擇題,讓孩子獲得自己選則的權利,能夠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外,當我們單純問孩子要不要的時候,他們很容易拒絕。但如果做選擇的話,他們一定得選擇其中一個,你可以巧妙設置選項,讓孩子不管怎麼選都是對的。

 

資料來源:網路文章分享